J哥的生活開箱

好物分享 | 登山|文學 |攝影 |身心靈 |詩

05.千簷萬雨2007

20070329-阿福初拍

這是第一次用阿福(Voigtlander 125mm/f2.5)拍攝的作品,回顧這些照片仍然讓我覺得十分感動,阿福所拍的照片就是有那種濛濛中立體的感覺,這是其它微距鏡不容易表現的。

昏黃的背景是因為當時還不知道什麼叫作白平衡,但這樣的紛圍其實別有一番風味。

攝影不同科學,它不需要表現真實,不過其實也作不到,因為景像透過不同的鏡頭設計,已經被玻璃後製過了,其成像到CCD/CMOS,不同的感光材料也會讓成像的色彩有不同的表現,之後數位訊號的處理與演算法,不同的系統又有不同的方法,之後存成Raw檔,也有不同的算法,然後又存成JPG,其壓縮比率、色域(sRGB&AdobeRGB) 、機身自行套用的風格(亮度、對比、飽和等等)之後所得的成相也不相同。之後是輸出,首先是LCD螢幕,不同的廠商、Gamma調整、亮度等等也無法能與實物完全一致,再來是輸出至電腦,不同的顯示器也會讓真相失真,最後就是實體印刷,經過不同的印表機軟體演算、墨水、紙張,列印方法輸出之後也不同。

就連人眼所見的那個所謂真實色彩,不同人種不同基因的視覺感光細胞對於色彩的解釋也不同,東方人所視是偏藍的而西方人卻是偏紅的。

物體在不同的光線下反射出來的色彩也不同,一個杯子在陽光下是白色的,但在黃昏下就偏黃。

最後,一顆紅蘋果對於正在快樂的人所看到是鮮紅的,但對正在失戀的人們來說就會黯淡許多。

這一連串的偏移與失真都是正常的,人眼所視所感的色彩世界本來對任何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感受,Sophies的眼睛天生遺傳有色弱的問題,如果紅色面積很小,我會看成是棕色的,如果紅綠相間而光線太暗,我會分不清楚,不止是紅綠,還有藍紫,粉紅與淡紫等等都會經常搞錯,在夜市買藍色衣服常常會買成粉紅的。如果同學們對我的作品的色彩感覺很怪,請不吝於告訴我做一些調整,因為我所感知的色彩空間是跟你們不同的。

如果有一個人問你的作品有沒有後製過,或是經常宣稱他的作品沒有後製過,其實你就可以知道他距離真正的攝影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我們必須要把攝影當成是能呈現故事的一種藝術演出,是一種表現,而不是科學,如果能正確建立這樣的觀念,我們對於作品的解釋只有喜不喜歡的問題,沒有對不對的問題,這個觀念在文學上詮釋文本的誤讀概念時亦是相同,有機會再談談對於攝影作品誤讀的概念。

LEAVE A RESPONSE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