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

產生感恩心情的人,其實是幸福的人,不是因為有感恩的心才幸福,而是因為可以被照顧著才幸福,才會有機會升起感恩的心。

突然想到這個面相,所以打了一篇廢文,最後交給chatgpt幫我整理一下。

人們常說:「要有感恩的心,才會幸福。」這句話像一枚溫柔的金句,被無數雞湯文反覆書寫。然而,若我們靜下來觀察生活,便會發現這句話或許顛倒了因果,感恩並非幸福的源頭,而是幸福的果實。

一顆心要開出感恩的花,必須先被滋養;一個人要懂得感恩,必須先感受到被愛、被善待、被溫柔地照顧著。

幸福,是一種先行的陽光,感恩只是它映照下的餘暉。

幸福並不單是物質的充足,而是一種深層的安定感。它來自於在寒夜裡,有人替你關上窗,在困境中,有人不問理由,伸出手,在你脆弱時,有一雙眼睛,安靜地看著你,沒有批判,只有理解。

這些片段,不必驚天動地,但都在悄悄地告訴你:你並不孤單。那一刻,你感受到幸福,不是因為你努力去「想感恩」,而是因為生命中有力量溫柔地托住了你。

感恩,就在這種幸福裡自然萌芽。

有些時候,社群流行一種說法:無論境遇多差,也要先學會感恩,幸福才會來,我一直覺得怪怪的。這種說法看似正向,卻容易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長期得不到照顧的人,很難真心感恩。

每天都在感恩的人,大概率的應該每天都已經受到看顧,我反而覺得要羨幕每天都在感恩的人,而不是覺得對方夠好,已經能有感恩的心。

一個在飢餓、孤立、冷漠環境中掙扎的人,或許能強迫自己對別人說謝謝,但那其實也許只是一種禮貌,不是心底真正的感恩。因為感恩需要依附在安全與溫暖的經驗之上,沒有這些經驗,感恩只是空殼。

幸福也許是先在前,而感恩才在後面自然發生,但並不代表感恩不重要。相反的,當幸福催生感恩,感恩又會反過來延長幸福。

被照顧的人,心懷感恩,會更珍惜與照顧者的關係,這種回饋讓愛與善意流動得更久。幸福與感恩便像河流與雨水,彼此滋養,互為因果。

感恩就像是一朵花,幸福是它的土壤,而被照顧就是那養分與水分。若土壤貧瘠、缺水,花再努力也開不出來。

所以,與其要求他人”要先感恩才能達到幸福”,不如先努力讓彼此的生命中多一些關懷、多一些體貼。當一個人真的被看見、被善待,他的心自然會溫柔地說出那句話,感謝你,感謝大家,感謝上天。

因為能生出感恩的人,本身就已經是幸福的人了。

另外一種說法,在逆境中還能升起感恩的心的人,是另一種更高的境界,就是佛法中的,逆增上緣,在逆境中反而能促進成長的助力,感謝那些逆境來到,比起那些被照看中的幸福來到,更值得有更大成長的期待了。

我相信在幸福後的感恩就像是一朵花,但逆境中所感生的感恩,就像一朵水晶之花了,它會非常內斂,已無堅可摧。

所以終極的感謝,是感謝自己這麼努力,即便在逆境裡受苦,也能甘之如貽,這世界再無惡事,感謝自己如此善解一生。

故得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