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堆疊(focus stack)是用多張相同光圈、快門但不同對焦平面的圖合成一張圖的技術,它主要用於靜止細微物體的微距攝影。當微距鏡在大光圈與大放大倍率的條件下,其景深變得非常窄,有時只有幾mm, 在大多數最細微的微距攝影場合中都無法在解析力最佳的光圈值下完全涵蓋一個物體的全部輪廓,特別是不規則而細長的物體,如螳螂、竹節蟲等等,以昆蟲為例,微距攝影師的作品往往只能讓複眼清晰可辨,但頭部以下就慢慢的模糊,無法概括全體有一個清楚的輪廓。
我們可以用較小的光圈取得較深的景深,利用閃光燈補光,以得到一個較完整的輪廓,但是因此畫面的解像力就會下降。而極小光圈下也會讓入光量變得極小,繞射的可能性因此提高,同時所需要的快門速度就要大大的提高。在所有進光量與焦距共用同一個鏡頭的條件下,聚焦堆疊攝影就變成不得不的選擇。
有兩種情況可以在可用光圈中得到與聚焦堆疊相近的效果,而畫值又能保持一定的水準,一是使用短焦微距鏡,如Tokina AT-X M35或是Penatx DA35mm,一是使用3/4系統中CCD的邪惡相機,此兩種方法可以補足景深不足的問題,但這只能對幾公分以上的物體有點幫助,對於10mm(以下)的物體,如水滴與蟲卵,或是攝影場合中對焦平面無法與鏡頭平面平行的狀況下,則還是需要用聚焦堆疊的方式才能涵蓋一個最細微物體的整體輪廓。
在2:1(或以上)的場合,MP E65mm是最好的選擇,倒裝鏡頭的方法不夠銳利,我們可以使用它在最佳畫值下的光圈值(我的經驗是f4-5.6),固定快門值,以麗蠅為例,第一張圖先聚焦在頭部,再聚焦胸部、腹部、尾部,直到每一張圖的局部加總起來可以涵蓋一隻麗蠅的全部,接著我們就使用Helicon focus ,CombineZ, Zener 這類型的工具加以合併,這類型的工具軟體會選擇樣本中畫素最清楚的部份取代較模糊的部份加以堆疊,它不會影響那些樣本中完全相同的部份。
MP-E65mm這類的特殊微距鏡,它的對焦環的功能是放大率的選擇(1:1 to 5:1),跟一般微距鏡是對焦用途不同,因此對於這顆鏡頭,除了固定光圈快門之外,還要固定對焦環,要來回掃描一個物體的方法就是使用腳架與【微距雲台】,利用偏移相機前後的方式來達到不同焦平面的移動,但是我的實驗證明MP-E65mm加上微距雲台是錯誤的組合,因為微距雲台以手動旋鈕的方式移動約1.5Kg的相像與鏡頭,其精度或是X,Y,Z振動偏移量在1mm的世界中簡直是災難。
我們可以改變用Voigtlander 125mm/f2.5這類的手動微距鏡來拍,我們就不需要微距雲台,固定光圈快門之後,我們只要輕轉對焦環就可以把整個焦平面從最物體最前面(最靠近鏡頭處)移焦到物體後頭即可。
手動對焦微距鏡來作堆疊攝影需要累積經驗,每一次旋轉對焦環都需要保持一致的偏移量,不然可能疊焦的時候會有一個側面是模糊的,而且必需先預估在那一種光圈值之下需要拍攝幾張,這些都需要練習。
用自動對焦微距鏡的場合,如EF 100mm /f2.8 ,我們則可以用一些PC remote等的軟體,用PC 決定行程與所要拍攝張數之後,用那種Autokey的軟體,記錄我們的滑鼠拍一次的行程,讓我們的滑鼠重複地對鏡頭移焦與拍攝,當我們啟動拍攝之後,就可以泡一杯咖啡等待一連串照片拍好,然後再用Helicon focus ,CombineZ, Zerene.Stacker之類的軟體進行疊焦。
雖然後兩種方法是我現在常用的,但是我知道聚焦堆疊的境界還不止如此,也有人用顯微鏡的物鏡,延伸管再加上<電動微距雲台 StackShot>,它可以讓我們進入0.1mm的世界。因為StackShot要價USD/500多,而且臺灣不好買,加上好的物鏡都要上萬,這樣的0.1mm顯微攝影的境界,我還在觀望。
幾點在前頭沒有說到的小小建議
1.在手動或自動微距鏡的使用下,建議使用快門線取代手指快門,因為手指快門的振動太大了。
2.在手動微距鏡的使用下,建議使用可定時的快門線,可定2-3秒拍攝一次,我們只要每2-3旋動一次對焦環,然後快門便自動拍攝。
3.閃燈的選擇,我覺得要使用手動閃燈,不要用TTL自動閃燈,最好是使用恆定光源,讓一系列的照片有同等的輝度,同時也能愛惜我們的閃燈,我目前最多疊焦張數是72張,如果用閃燈,我拍一張需要閃72次,閃燈壽命長久下來也不保。
3.如果拍攝的物件很小,還是建議把反光鏡提起來拍,因為反光鏡前後擺動也會有振動。
4.一個很穩固的雲台就可以,不要買那種旋鈕型手動微距雲台。
5.如果在戶內,還是建議用PC remote的方法,如果在戶外,就看準觀景窗,找個沒有風的日子吧。
6.如果有閒錢,還是敗下電動微距雲台吧
https://cognisys-inc.com/
至於軟體的操作,也有很多小撇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mail給我,我們一起討論。在臺灣,熱衷聚焦堆疊攝影的同學真的很少,它是一個不歸路中的不歸路,聚焦堆疊攝影並不是一般人都有耐心會去真正長期去作這類的攝影,如果您是屬於隨拍的微距攝影者,我建議您好好享受那種不得不接受的濛濛的美感,不要玩這類的東西,如果您是屬於瘋狂的,而且勤快的微距攝影者,那麼這類的攝影是您最後不得不去嘗試與面對的攝影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