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規畫環島開走將於10月2號開始,但是因為小犬颱風來襲,所以延宕了幾天, 大約在一個星期前就開始打包,用輕量化250g攻頂包的25公升,把雙人帳也擠進去了,準備10月6號才出發。
不過後來另外加入的東西還是塞不下,因為要徒步一個月以上,整體的背負重量非常重要,背包的空重是很大的重量來源,我至少選擇了3個背包試裝與試背,最後還是選用了迪卡儂900g的 30公升背包了,背著背包出發的圖片並沒有拍照,我在出發幾天後的文章介紹可能就看得到了。
不過後來徒步一陣子之後才發現其實有些東西是可以不需要帶的,可以縮減空間與重量,後來在臺南買了新包,原背包就從便利商店寄回來了。
但是儀式感真的很重要,在網路的賣場買了一個徒步環島的旗幟,請隊友題字讓無法一起走的她自己也有參與感,只不過完百J哥中的J字,一路上都被路人念成丁哥了。如果沒有這面旗幟,其實路人可能不知道你在徒步環島,沿途被拍打餵食的機會可能就變少了哈哈。
除了最後出發時選用的背包不一樣,另外一點就是很多裝備在沿路上都會一直變化,不斷的增加與減少,有些朋友想要了解徒步環島真正需要帶的是甚麼裝備,雷裝備又是什麼,這篇文章我就把必要的跟多餘的裝備,以及原因,跟大家好好說明吧。
因為我是選擇帶帳篷與民宿混搭的徒步方式,所以裝備也有所不同,如果你選用的是輕鬆不帶帳的方式,以下跟帳蓬無關的裝備就能省下很大的空間與重量了,首先是必帶的裝備清單與很雷的物品清單。
下一章會談到如何規畫環島行程,包含住宿點的建議。
必帶物品 | 理由 |
大背包&腰包 | 1.攜帶物品決定容量,如果用壓縮袋,則能夠減少容量,也能減少背包空重 2.要選用胸扣/胸前綁帶 與腰扣的背包,把重量分散給全身,不要讓肩部承受所有的重量,行走時一定要先調整肩帶長,讓背部的背形與背包能夠浮貼,關於如何調整,登山的相關文章都有說明。 |
夏天衣物三套(短褲,內褲,排汗短袖上衣) | 因為我是帶著帳篷出發的,可能會遇到好幾天沒有辦法好好洗衣物,還有下雨時無法在帳外風乾,所以需要多帶一套,如果你沒有帶帳篷,其實只需要兩套減少重量,另外長褲是不必要的,因為下雨必濕。 而且在10月初出發,天氣還比較熱,只需要帶夏季服裝,如果是冬天出發,另外的衣物就不同了。 |
秋冬禦寒備用衣物(壓縮長褲,中層長袖) | 因為回來的季節是11月中左右,所以我帶了長袖的衣褲一套,長袖的衣服盡量選擇輕暖刷毛型的,選擇壓縮褲是因為它是最輕的長褲,有一定的保暖效果,下雨淋濕的時候也很容易乾燥,不用特別穿雨衣去防雨。 |
GoreTax防水外套 | 因為我平常都在爬高山百岳,Gore-tax的防雨外套已經足夠能夠應付那些毛毛雨或是5mm以下降雨的天氣,它也有一定的防風保暖效果,這種防風防小雨的外套是多功能的,而且很輕,大概只有230g,非常適合帶一件,減少帶一件厚重雨衣褲的必要。 |
輕型傘面大的拐杖雨傘 | 雨傘的功能主要有幾種,在臺灣的中南部雖然是10月了,但還非常炎熱,在沒有風的時候可以遮陽,下雨的時候可以遮雨與擋風,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可以收傘當棍子嚇狗,開傘擋狗。 選擇黑色的比較適合遮陽,但如果選擇透明的,可以在迎向東北季風逆行的時候擋風也可以看到前面的馬路,面對家犬來襲,也可以看到狗吠你的位置,會比較安全 |
簡便小飛俠雨衣 | 便便商店買的到,主要是輔助Gore-tax外套,萬一中途遇大雨時,但是在風大的地方無法撐傘時穿上的應急雨衣 |
鞋子&分趾襪 *2 | 唯一建議是母子鱷魚牌無後跟版本的Y拖+分趾襪。這次環島一開始穿KNEE Newport H2,但是一兩天下來,腳掌簡直受不了,在新竹買了跑鞋,還是無法讓前幾天快得到腳底筋膜炎的腳有任何改善,直到在彰化換了母子鱷魚牌無後跟版本的Y拖,腳底筋膜炎慢慢不見,一路穿回家疼痛感完全自癒 |
真空壓縮袋 *2 | 真空壓縮袋非常必要,可以把空氣排出讓會吸水的衣物或不能受潮的電器類裝在裡頭,並壓縮到最小減小體積,濕氣便無法進入,這是我爬高山的裝備經驗,也可以省下背包套,放心在下雨時讓背包淋濕,不需要買貴森森的全防水背包。 |
反光背心條與紅光警示燈 | 反光背心條非常重要,如果是順行,可以套在背包上反光,如果是逆向,可以穿在身上,讓後車或前車在開燈時能知道你的存在,紅光警示燈是自行車後照燈拿下來用的,可別在後背包上,對於夜間或隧道行走,主動告知來車,是必備的安全措施 |
遮陽吸汗巾 | 建議使用爬山用的頭巾,可套頭吸汗,可當圍脖遮陽或保暖,也能遮臉防海風鹽霧吹一整天 |
防曬袖套 | 補足我帶短袖衣物的問題,一套上就是長袖,可防曬變成斑馬 |
防曬大盤帽 | 可以防雨,防曬 |
藥品(胃腸類,止痛類,鹽糖,咖啡因錠,安眠藥,肌肉鬆馳劑等等) | 止痛類必備,鹽糖是緊急用可預防小腿抽筋,咖啡因錠可維持八小時不至於走路打瞌睡,安眠藥與肌肉鬆馳劑可去家醫科開藥,肌肉鬆馳劑也能助眠,但不建議行走時使用,香蕉是好東西非常能預防抽筋,如果便利店有賣時,可以當早餐的一部份,至於其它那些運動增強機能的膠囊就不需要了,或是果膠或能量膠等等,走路不是激烈運動,是不需要吃這些的,你沒有弱到這種程度。 |
醫療用品(透氣膠帶,膏藥貼布,紗布&棉片,棉花棒,OK蹦,肌樂,分裝小罐碘酒或紅藥水) | 這些東西也是必要的,小傷可以即時處理,大傷就直接回家了吧,OK蹦或透氣膠帶可用來貼大姆趾凹處,可避免Y拖直接磨擦姆趾間的縫隙,貼布或肌樂等類似的藥品,可在睡前舒緩小腿的肌肉 |
乳液&防曬乳液&防蚊液&太陽眼鏡 | 乳液是塗腳用的,因為穿Y拖會讓腳變得乾燥,如果龜裂了會影響走路,防曬乳液&防蚊液就看各人需要了,但建議能分裝減少重量 |
指甲剪 | 非常重要,因為要花上一個月以上,指甲都會變長,如果腳指甲過長可能會有凍甲,走路會生不如死,也不一定會路過賣指甲剪的店,建議在開走前,把指甲剪過一次 |
電器類(USB快充頭*2,10000mAH行動電源兩個,充電線若干,Garmin 運動錶,手機,手機充電防水蓋,耳機,輕型自拍棒) | 1.建議帶兩個充電快充頭,可一次充電兩種電器,或是一個充電頭有兩個USB孔,可以節省充電時間,早點休息 2.有些便利店的桌上有USB充電孔,但如果放著充電會浪費徒步的時間,還有連續搭帳會無法在路上充電,搭帳的方式最好帶兩個10000mAH的行充,另一個備用,要評估個人電力需求選擇容量,我這次要充電的設備有手機,Garmin手錶,行充,頭燈,自行車用警示閃燈 3.充電線建議帶兩套,避免無法充電的情況 4.手機充電孔防水蓋非常重要,下雨或潮濕讓充電孔有濕氣時,我的Samsung手機會禁止充電,這次我就遇到兩次,平常充完電套上USB孔防水蓋就不會有這問題 5.耳機是背包客棧聽音樂用的,避免吵到他人,也非常不建議在徒步的路上聽音樂,車子如猛獸,它要咬你前多數是會叫的。 6.Garmin手錶是為了記錄GPX軌跡,大大減少用手機APP記錄軌跡的耗電量。 7.這次我的手機240G的容量拍到快爆了,建議帶著能轉移圖像與影片的裝置,或是多帶一張microSD卡,如果你的手機可以延展容量,或者去升級Google 雲端硬碟為基本版 (100 GB)或進階版 (2 TB),一個月內免費,在手機容量不夠時可作為救急之用,等回家後把資料還原回來再解除月租收費。 |
耳塞&耳罩 | 有時投宿在背包客棧,多人一室時,這些就很重要,不影響別人,也能不被人影響 |
折疊水袋5L | 搭帳時可以在水廁處取水,如果人多,可以到帳蓬內擦澡,因為很輕所以值得攜帶 |
備用眼鏡 | 徒步中如果發生眼鏡的問題(破損或遺失),重新配眼鏡會浪費不少時間,一個備用的舊眼鏡可能是必要的 |
面紙&小包溼紙巾 | 不用帶一大包衛生紙,只需要帶一部份小面紙就好,因為沿路的便利店都有機會能買 |
曬衣繩&曬衣夾&洗衣粉少許 | 一般搭帳點沒有繩子讓我們掛曬衣服風乾,另外投宿在沒有烘衣設備的民宿或旅館時,洗好的衣物可以架在冷氣口前,一夜就能乾噪。 帶帳時在廁所洗手台上能用洗衣粉洗衣服,但不要帶液體洗衣精增加重量 |
防水頭燈 | 非常重要,有了它之後,夜間行走會感到非常心安,必須要選全防水的,最好是USB充電的,能共用同一種電源(行充),還有如果有紅光/持續&閃爍的最好,紅光在霧雨中會比白光更能讓車輛看到,也可以在順向時把頭燈轉向後閃紅光,警告後方來車 |
辣椒水&吹哨&小刀 | 1.辣椒水:如遇趕不走的壞男人壞女人,惡狗與猴子,使用辣椒水為下下策 2.吹哨: 緊急用途,徒步環島有很多路段是完全無人跡的,特別是一個人徒步環島時 3.小刀是為了防身心安。 |
帳蓬配備(帳,地布兩件,營釘,帳桿,充氣睡墊,輕型打氣機, | 1.枕頭可用衣物取代,以減輕重量 2.帳蓬宜選輕量化的高山帳,我帶的是1.7Kg雙人帳 3.兩層地布是因為很多硬地板不平均,會刮刺破充氣睡墊,如果但蛋殼墊體積大,不適合徒步背帳環島 4.打氣機可省下一整天走路下來還要搭帳時的力氣,選用有行動電源輸出功能的最好,可以幫備用電源 |
筋膜球 | 非常重要,在休息時站著滾一下腳筋。會爽到不要不要的,可在隔日恢復腳筋的彈性 |
個人用品(牙刷,最小隻的牙膏,毛巾,刮鬍刀等) | 政府已規定民宿或旅店不能提供一次性的用品,建議帶著一份,至於女性用品,女人自己會知道該帶什麼。 |
環島布條 | 可以激起路人的好奇心,有時會有意外的拍打餵食的奇效,還有跟全宇宙說我正在完成自己的夢想,也會讓自己感到光榮,更有動力去完成。 材料一定要選防水,不退色,輕薄的型式,我這次是用別針來固定的 |
其它(錢,證件,垃圾袋,行前剪髮,預裝在APP上的其它痕人走過記錄的GPX軌跡檔) | 1.少量的現金,沿路便利商店都能領錢,身份證/健保卡必帶,身份證對於花東旅遊補助時需要證件登記。 2.一個月很長,建議行前把頭髮短剪一點,途步的地點不一定會經過理容院,沒有必要走進城市再繞回原點 3.讀取GPX 檔的離線地圖APP的選用,請參考 https://www.ourtrails.com.tw/recommend-hiking-app-2021/ |
不需要帶的物品 | 理由 |
登山杖 | 1.杖尖擊著地板的時候會引起野狗注意 2.拐杖雨傘可以取代其打/嚇狗的功能,其杖尖有可能也會傷害到野狗 3.徒步環島大概有95%是平面的道路, 5%的山路,也不會非常的陡峭,最多30度斜面,不需要帶著登山杖行進,而平面徒步也用不太到四頭肌,它也無法分散肌肉的力量到手臂上,讓走路更省力 |
太陽能充電板 | 原因是重量,真正有效率的太陽能板都是單晶的,表面是玻璃的那種,但都有重量,如果帶上兩個10000mAH的行充,兩三天的電力應該足夠,如果整路都有搭帳,而不是每個便利店都能讓你充電的情況下再來考慮,這一項是我一星期內就寄回家的東西 |
水管,高山濾水器 | 只要帶折疊式水袋,便不是很需要用水管接水來淋浴,濾水器也是被我第30天寄回來的東西,因為完全用不到,當初原本想在花東長程路段行走時如果沒有水了,可以取溪水過濾或山澗水過濾來飲用,但實際情況,臺灣沒有那麼荒涼到走一天都沒有店面能賣水或取到乾淨的水的。 |
行動水袋,水壺 | 行動水袋比較適合在高山行走,重裝時不想卸包時喝水,平路行走只要拿礦泉水瓶就可以了,不是那麼需要有個吸管隨時能喝到水,水壺也是多餘的重量,除非冬天凌晨出發,想喝點熱的,帶著保溫瓶是可以的,不然只要礦泉水瓶就可以了,走著走著身體就熱了,其實一個保溫瓶也不是那麼重要的 |
單眼相機,筆電或平板 | 這絕對是最雷的裝備沒有之一,太重了,雖然偶遇大景值得背著,每晚用筆電記錄當日的故事很棒,要背上一個月一定會很生氣,此外,遇雨時潮濕很容易出問題,收納會變成背後沉重的重量,耗電也是問題。試著用一隻手機解決所有的問題,你不是去徒步三天,是要出遠門四十天。 單眼相機是我第三天就被我寄回的東西。 |
過重的食物與飲水 | 其實帶著簡單而輕的零食就能出發了,飲水的部份,到處都有賣水,食物也容易買得到 有水能買或裝的地方很多,便利店,警察局,消防隊,公家機關的門口警衛哨,檳榔攤,加油站,宮廟,甚至如果願意開口,臺灣人都是很有人情味的,路上的住家也是機會很大的。 也可下載一個APP,奉茶行動,裡頭是免費水源的飲水地圖,讓你一鍵取得全台飲水機資訊,上萬站點任你免費暢飲。 |
推車 | 有些人會選用推車,如果要過蘇花,或是一些很長的行人不便的大橋,會真的有危險性,拖著一台推車在後面也不會比較輕鬆,徒步速度也不會快,在閃避來車時也不能很快速地避車,既然要選擇以徒步型式來當成人生壯遊的方式了,就要訓練自己負重的能力,完成時會比較有成就感。 |
行動電風扇 &羽絨衣 | 多餘的東西,天氣雖然炎熱,但不可能一台能吹一整天,會分走你珍貴的電力,不如帶一把扇子比較實際。 另外在行進時,身體會發熱,羽絨衣是穿不住的,下雨時羽絨很容易吸水,它比較適合爬高山時,休息時穿上,在平地的臺灣,並沒有冷到需要穿羽絨,可以中層衣再加上防風防水外套就可以了。 |
可拋棄的內衣褲與襪子 | 因為是長程徒步,要準備三十套以上的可拋棄衣物,只會增加體積 |
其它不必要會增加重量的電器 | 小吹風機,電動刮鬍刀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