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地窗前
布朗先生
把黑色油燈吃進去
把彩色漩渦吐出來
他看起來很透明
為什麼長了四十年
還無法像一棵老樹
最早進去的人
習慣把光線揹在脊椎上
和其他人一起討論
室內明亮的可能
有時光線會穿過
我們的嘴巴
以刀子的形體
映射在他臉上
我們無動於衷
說世界有明有暗
在布朗先生的落地窗前
我們用自己的眼睛
餵了一整個下午鴿子
窗戶還沒落到地面
———————————————————
在落地窗前
布朗先生
把黑色油燈吃進去
把彩色漩渦吐出來
他看起來很透明
為什麼長了四十年
還無法像一棵老樹
第二節用樹作為第一轉,根與葉的關係。根是把屋內的黑暗 (油燈心當然是作者的心) 在裡頭被吃了,葉是把七色的光( 三棱鏡的意象) 從外頭吐出來。化成第二轉的”視覺”,第三轉是因為玻璃是透明的、堅硬的,那個視覺形成的「伯朗先生」的虛像從內心被投影出來在玻璃上, 四十年可能是作者的歲數,第四轉就是那個投影在玻璃上顯影的作者本人,還無法像一棵老樹一樣開枝散葉。
接下來再來讀第一節
最早進去的人
習慣把光線揹在脊椎上
和其他人一起討論
室內明亮的可能
第一節是個結論也可以是個開始,但是隨著二三四節被體驗,第一節作為第一節的開頭也是適當的,那正是作者進入了那一間咖啡屋的第一印象。
從第二節的解讀之中,我驚訝的發現,原來那些最早進入的人是那些「結婚的人」,那些人習慣把「光線」(婚姻生活/小孩經) 揹在脊椎上,「揹在脊椎上」是一種有壓力的「揹法」,但是作者把「婚姻」指為光線,所以自然揹在脊椎上的東西減損了一些壓力,又,脊椎是如同鋸子般崎嶇的,所以對作者而言,婚姻是光線也是「鋸子」,是充滿期待又又理解它的危險與崎嶇的。
「和其他人一起討論室內明亮的可能」,這是已婚者對其它人(已婚或未婚者)討論婚姻的好壞,明亮的可能是「明亮與晦暗的可能」的縮寫呢。
有時光線會穿過
我們的嘴巴
以刀子的形體
映射在他臉上
我們無動於衷
說世界有明有暗
這一節是補足第一第二節的作用。
但是作者從第一人稱跳出來成為第三人稱,一個冷眼旁觀的第三者,「我們」其實在這個時候變成「他們」了,當然「他們」也包含著「我」,光線從第二節的吐出七彩,從漩渦變成刀子,感情從柔軟變成尖銳,照射在「他」的臉上,「他」可能是真的「Mr.Brown」,一個真實的愛人(但是第四節暗示了這個Mr.Brown並不在現場喔 ),或是玻璃窗,或是作者心中愛的那個人,「他們」告訴「他們」說,感情的世界有明有暗,有熱烈也有冷淡,「他們」說他們能不能就這樣隨遇而安 ?
在布朗先生的落地窗前
我們用自己的眼睛
餵了一整個下午鴿子
窗戶還沒落到地面
眼球是鴿子的食物,而鴿子隨意地吃著「我們」的視覺,這時他們變成了「我們」,一個真實的或是在「作者心中想念的伯朗先生」,用兩雙眼睛餵鴿子的比喻來說明這樣平和的情感流逝於一個午後,窗戶掉不下來也是象徵那糾纏的情感還是沒有「底定」與作出什麼決定,我想作者對於那片透明的窗戶掉下來的破碎的聲音,是期待多麼清脆的聽見或是又怕因為清脆而受傷害的吧。
解讀一首詩與純讀一首詩是不相同的,前一種是作為評論的判斷基礎,後一種是「據為己有」,但兩種都有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