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哥的生活開箱

好物分享 | 登山|文學 |攝影 |身心靈 |詩

F16.徒步環島大冒險

一個人39天,1300公里的徒步環島(計畫篇1)

首先,我是一個身體先行,心才後到的這種個性的人,我很瞭解當我不踏出家門時,我一定會找一萬個理由告訴自己這件事很困難,我會逼自己出門,再慢慢等心到來,我是一個計畫通,要先有計畫,思考到沒有缺點才出發,但我也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當計畫完成,一定要照著這個計畫表與節奏推演進行,萬一不能如願就全盤放棄的人。

做最大的事前準備,但保持永遠的彈性與允許失誤發生,容許一切鳥事都有可能降臨,這是我的個人對生活與生命的信仰之一。

計畫是真的需要的,首先前一章節我已經提到裝備(請參考 一個人39天,1300公里的徒步環島(裝備篇)),有些裝備需要提前準備,這些準備也不是只能用在徒步環島而已,萬一放棄徒步,我還是可以用在登山用途,這樣更會讓我很容易買下手。而計畫就是找遍各種資源與資訊,盡最大的努力推演這段時間會發生什麼事,需要用到什麼,模擬可能會遇到的情境,而不是倉惶出門,一路在路上焦慮而尋求臨時補給,我不想做一直再掉漆的事情。

幸好此旅程我已經順利無縫完成,我一路上遇到的事情,已經不是可能,而是真的遇到了並且排除了,讀這篇文章的人不用再多做模擬,我會盡可能地回想我原來的計畫,以及遇到障礙後,調整計畫的心路歷程,相信在網路上不會有人比我寫的更完整了。

至於心態上的準備工作,我會在下一篇章節說明。首先,要計劃事情,必須有全盤的思維,可以用5W1H來說明,事實上連裝備的選用也能用這個原則,可以有條理的歸納出來,哪些東西必帶,哪些東西是Optional,有哪些東西根本不需要帶。

5W1H的原則如下:

1.WHAT ,你要使用到什麼東西,什麼方法,那一種路線完成徒步環島。

2.WHO,人的問題,你要一個人走,還是結伴,中途有誰可以幫忙

3.WHEN,時間的問題,何時出發,花多少時間完成徒步環島

4.WHERE,地點的問題,每天的路程起點,經過哪裡,與終點。

5.WHY,初心的問題,為什麼你要做這件事?原因、目的或動機是什麼?

6.HOW,實踐運作機制的問題,怎麼作這件事可以完成徒步環島

訂定一個計畫,但有彈性地改變,會在這趟旅程中比較能夠胸有成竹,不會慌張,這裡就跟大家用上面的分析方法與大家分享,徒步環島前,我們需要準備的是什麼。

1.WHAT

徒步環島,當然是走路,每天走很長的路,走很久的路。

第一,怎麼走,你要背著背包走,還是拖著行李車走,還是用輕裝備散布著走,到處被拍打餵食,你要省費用,選擇沿途搭帳還是住民宿或是親友家。

我選擇背著重裝走,因為重裝八公斤對我這個經常爬高山的人沒有問題,而且完成之後比較有成就感。我想帶著帳蓬,因為我會擔心萬一找不到地方住時,我可以就地找有水廁的地方安營搭寨,我不會有需要趕時間到某個定點的焦慮。我也不需要到處被拍打餵食來完成,我選擇想要完全靠自己,一步一腳印凸完臺灣。

那你會選擇怎麼走,也端看每個人不同的想法與或對徒步環島自我要求的態度了。

第二,如何走,在路上有很多人問我,徒步環島也有輕鬆的方式,你為什麼不選擇分段走? 因為我想一次搞定,分段走的方式,每個段落中間都能休息,補充裝備,養足身體,我覺得這樣完成沒有什麼意思,不夠豪華氣派,而且每次分段的開始,一定會有很多內心小魔鬼,或是一大堆雜務出現,叫我不要再繼續了,你這樣已經可以了很棒了,如果採用分段走的方式,以我的個性,可能我十年都完成不了。

也有人問我,你為什麼堅持選大圈的?我回答他們,既然提起勇氣出門了,為什麼不選較困難一點的,如果你沒有什麼時間的限制,你為什麼不選Ultra Max Pro Ulimate XL 版本的,你認真地想要做一件事情了,為什麼要選閹割版的,如果你對自己還是那麼寬容,那就不應該出門,好好地在家裡坐著沙發追劇吧,選擇手機購買可以選有CP值的,但夢想不是講CP值,它是在談你的終身成就獎,小圈的環島即便完成了,一定會無法滿足,之後也會往大圈的前進,不如一次就搞定最困難的。

徒步環島選擇大圈的,盡可能靠著海線走,海線走台61,台17,台1,台26,台9,台11,台9,台9丁,台2,大概有1300多公里,小圈的大約有900公里,大概是靠著鐵路走,車站意味著城市密集,所以人多車多補給多,相對的比較容易,大圈的靠海線,你的親朋好友可能都不是住在那裡,花東的區域,便利商店之間的間距最遠可以高達35公里,海線風大雨大太陽大,有時猴子比車還多,野狗比你的害怕還多,它相對比較困難,我就很變態只相信困難的事,一旦完成就會有巨大的信心,簡單的事情完成,對我不會有什麼感覺。

這只是我個人的個性,不代表你們也要跟著我一樣,也許小小的成就也會有大大的滿足感,也許你的目的並不是在完成多遠,而是走得多深,也許你只是想跟人接觸,不是那麼愛看海,也許你只是想蒐集燈塔,收集鐵路與車站,蒐集便利商店,蒐集宮廟,蒐集景點,蒐集美食,蒐集前任與前前任住過的城市,蒐集土地公,蒐集一萬種媽祖,蒐集野貓,蒐集路上動物的遺骸死屍,蒐集海浪的形狀,到各地的廢棄空屋探險或是只愛蒐集路人,蒐集故事。你愛用哪一種方式環島都好,夢想沒有大小,合身就好。

第三,走多久,完成你的計劃總共要花多少時間,你可以每天走多遠,決定了後面所有的計畫,你能重裝在一天內的平地,可以走多遠。這次的環島我忽略了這個環節,我以為我經常爬高山,我最多重裝18公斤以上,一天爬升16小時,我以為我可以,所以我並沒有在行前著重裝走過平路,最多也是走過平路的大鹿林道17KM,不過也是一天往與一天的返而已。

我以為我可以,但是我錯了,爬高山主要靠的是四頭肌,下坡靠小腿肌,因為下坡不多不陡,走路靠的是腳底板與中度使用的小腿肌,所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肌群,高山雖然有爬升跟下降,但地形不是堅硬的水泥與柏油路,而是角度多變的樹根路與石頭路,爬山的腳掌與腳跟會遇有各種角度的變化,不會一直重複著面對相同的地形,連續累積同一個角度的受力,走路如果平均在時速五公里之內,你不用把大腿抬得太高,應該也用不上四頭肌,只有小腿肌會持續施力與受力,只是它會一直延續。平地99%是非常堅硬的水泥地與柏油路,如果沒有一雙可以緩衝堅硬路面的鞋子,腳筋會不斷地受到重壓,造成受傷或是疲勞。平地的長程行走,跟登山完全是兩件事情。

這次徒步環島的經驗,我算過一天我最高走59.5公里,平均每天大概走36公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速限,這個只能當作參考,網路上有些人提供的建議大概是一天20到30公里,但是我非常建議想要去環島的人,先試著重裝背8公斤,在太陽底下,你一天到底能夠走幾公里,或者更進階的方式,用2天一夜來回的方式,測試自己連續兩天的行走會累積多少腳掌與小腿的疲勞,你連續能夠走幾公里,知道自己的能力的時候再來做調整。比如你可以早上八點從關渡往北走,看你到晚上5點之前能夠走到哪裡,再請朋友接回來。

如果發現這樣的行走有困難,我個人非常建議在行前持續做負重跳繩或跑步快走的練習,我發現跳繩所用到的肌群,跟走路有點類似,可以訓練你腳掌負重的能力,硬地面上行走,你的腳掌幾乎承受了身體所有的重量,如果沒有緩衝是非常容易得到筋膜炎的,負重跳繩可以讓腳掌適應被重壓,我覺得在行前的這種練習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我這次的經驗,我原以為自信滿滿以為可以用原現狀出發,也就是因為這樣,幾天後的計畫完全改變了,所以我認為要先知道你一天能夠走幾公里是非常重要的,這幾乎決定了你未來的計畫是否能夠按表操課了。

好了,現在假設你已經知道自己的每日最適合的公里數S了,那麼以你要計劃的徒步方式最長為L公里,就是L/S=總天數D,但是我們必須安排幾天的休息或是緩衝日,每天徒步也是需要休息的,也要考慮天候惡劣或是想要再某地點多待一天會會前任(誤??)的可能,所以總天數便為D+N。以我最早規劃的計畫中,我每徒步十天排休一天,但計畫總是不能完全如人所願,後來這三天竟然獻給了兩次冬颱與一次的大雨預報,也算被天氣強逼得我得休息了。

如果你有時間的限制,可以用總天數D+N(Buffer Day)當分母,一圈的總長度當分子,計算出我們每天平均要走上幾公里,如果得到的L太長,也只好鍛鍊自己的腳掌與小腿肌了,或是每天拉長行進時間,如果已經知道D+N,便可以估算出每天步行的里程L,如果以我原來的計畫,大圈的1300公里當案例,我排定37天後回到原點,包含了三天Buffer Day,我每天需要走(1300/37)=35.1公里,以我本人從口湖到布袋的那一˙段紀錄來說,平均踏頻74 spm(每分74步),大概需要走上五萬到五萬五千步。

這只是第一步的粗估,再來就是Breakdown到每一天的行程,要怎麼安排每天的端點,以及怎麼尋找住宿點了,我會在WHERE這個小章節中再為大家好好說明。

延伸閱讀:

一個人39天,1300公里的徒步環島(裝備篇)

LEAVE A RESPONSE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