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很多人在高山雪難了,在美美的地方體驗了他們的人生,總比平凡無奇結束人生好一點,對我的感覺來說,他們是有幸的。
#但也是不幸的,也許他們還有機會還有更多時間可以體驗更多地球生命的,同時不幸的,還有他們的家人太快要來承受這些突來的傷痛。
這些發生山難的人,有些裝備齊全,有些裝備完全不當一回事,有些看起來技術精良,有些感覺就是登山小白,所以也並不是裝備齊全就會沒事,生死是有命的,即便你不往危險的雪裡去,在感覺安全的路上也會有馬路三寶來A你的,即便在特富野這種親民步道上,也會有人倒下。
#每天車禍死亡的人的個數,絕對完全攆壓這幾天死於山上,被新聞大肆報導的六個人個數。我們很容易被不幸的新聞一直放大感官,好像這陣子全臺灣死的人都只死於雪難,看事情是要看大數據的,機率會跟你說實話,所有死亡案件最高的是病死,不是意外,而意外死最高的,還是車禍,除非你不出門了,不然不為以為爬山還是高危險群,真正危險的,是在馬路上,撞到鐵的機率,比撞到石頭的機率高太多太多了。
所以我以為的生命體驗,不需要把生命看太濃,也無需看太淡,當即時行樂,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了。
骨過爬山的人怎麼可以看到這些新聞就嚇死,怎麼可以不試著備好裝備(冰爪,頭盔等)就往雪裏走,如果沒有走過雪地,走過硬冰,被冰雨漂亮的炸傷,如果沒有雪地經驗過那些地形,如何能夠真正理解,能夠置身處地理解那些雪難是如何發生的。
合歡北的雪地是很好的練習場,如果下雪隔日是晴天,請務必請假衝上去,車子戴上雪鏈來到這裏,練習往雪裏去,往你的勇敢去。
最美的地方都是勇敢的人才能到達的,平凡無奇也不錯,如果開發內心的風景,自己在家裡就能到達的,那是最好不過了。
Chatgpt整理了一下我的想法
條列式摘要:
許多人在高山雪難中失去生命,但他們在美麗的地方體驗人生,對作者來說這是一種幸運,儘管不幸的是,這也讓家人過早承受痛苦。
山難者中,有些裝備齊全、有些完全輕忽裝備,有些技術精湛、有些則像登山初學者。
作者強調,即使準備充分,生死還是有機會受命運影響,風險無法完全排除。
每天死於車禍的人數遠超過山難。
新聞容易放大某些悲劇,但從大數據看,真正導致死亡最多的是疾病,而非意外。
車禍的風險在馬路上比山上更高,鐵製車輛比自然中的石頭更危險。
不必過於執著生命的重量,也無需太淡然,應該當下及時行樂,做自己喜歡的事。
不應因山難新聞而害怕爬山,而是應該做好準備(如冰爪、頭盔等)再挑戰雪地。
若沒有雪地經驗,很難真正理解雪地危險。
作者建議在合歡北峰雪地進行練習,尤其在下雪隔天的晴天,可以開車戴雪鏈上山嘗試。
最美的風景通常需要勇敢才能到達,但若能開發內心的風景,甚至待在家也能找到心靈的美好景色。

